提高残疾人技能,培训机构应该怎么做? 残疾人就业究竟难在哪,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的现象在残疾人中十分普遍。所以残疾人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者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残疾人就业也必须适应就业新形势的需要,要改变过去只是一味抱怨工作难找,而要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可以做出调整,使残疾员工更容易进入工作场所。坪山区生产加工企业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促进残疾人就业办法:面向基层大力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准化水平。加强与其他部门沟通配合,实现残疾人就业数据共享。依托残疾人就业大数据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出分析预判,提出有效方案,创新服务措施,规划服务项目。让残疾人就业实名数据,成为反映残疾人需求、制定残疾人就业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准化就业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引导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就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残疾人就业社会环境。让用人单位充分了解按比例就业制度政策,积极开发工作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加大奖惩力度,对积极安置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给予宣传表彰,逐步建立按比例就业公示制度,加强对既不安置残疾人也不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的惩戒,确保政策严肃性、公平性。福田区电子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雇主应确保其工作场所可供所有员工使用。
众所周知,残疾人由于身体存在缺陷、自理能力受到影响,在选择配偶上存在更大困难,直接影响了婚姻的缔结及其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延续与扩充。特别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配偶和子女仍然是许多家庭成员选择照料与看护的主要依赖者,残疾人作为一个更需要照料和看护的对象,配偶和子女在家庭中的作用也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对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残疾人的婚姻家庭状况极不乐观。一方面,残疾人的在婚率远远低于非残疾人,未婚率非常高,离婚率和丧偶率也高于非残疾人,特别是男性残疾人面临着更突出的婚姻困境。但是,如果大家能够积极就业,为自己找一份工作,这将有利于大家找到合适的对象,特别是一些电子厂,里面的女孩相对来讲还是挺多的。
为什么说劳动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获得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都明确规定了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要给予特别的扶持、优惠和保护。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地位、参与社会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关键。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使残疾人从单纯地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供养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仅关系到我国8500多万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而且对解除近两亿残疾人亲属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级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实现。 中国残疾人就业现状好不好呢?
改善残疾人就业困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就业能力。提升残疾人人力资源,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预防先天残疾,减少职业伤害和疾病导致的残疾;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做好抢救性康复和职业康复,增进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初级、中级特殊教育事业以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科学文化以及劳动技能;提高合理配置残疾人力资源,提高残疾人扶贫的工作效率,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 消除就业歧视,构建公平就业环境。完善残疾人法律救济制度,切实保障其权利的行使。残疾人就业是建设包容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罗湖区生产加工企业残疾人就业促进网
许多残疾人完全有能力完成工作任务。坪山区生产加工企业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近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规模达881.6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1.8万人,占比9.28%;集中就业26.8万人,占比3.04%;个体就业63.5万人,占比7.2%;公益性岗位就业14.8万人,占比1.68%;辅助性就业14.3万人,占比1.62%;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250.3万人,占比28.39%;从事农业“种养加”430.1万人,占比48.79%。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目前仍有近10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即便是已经列入就业范围,占比高达77.18%的灵活就业和从事农业种养加人群也大都存在收入微薄和岗位不稳定问题。坪山区生产加工企业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